晨雾还未散尽,布洛涅社区球场的混凝土地面泛着冷光。
里贝里在几个半职业球员的围堵中闪转腾挪。
他的每一次触球都带着股狠劲。
左脚一拨,油炸丸子过掉第一个人。
肩膀虚晃,右脚外脚背拨球晃开第二个。
面对补防,突然急停变向,鞋面在水泥地上擦出尖锐的声响。
场边锈蚀的铁网被撞得哗啦作响,防守球员骂骂咧咧地爬起来,而里贝里已经带球杀向下一道防线。
——但他本该传球三次。
站在场边戴着墨镜和口罩的罗伊,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铁丝网。
他看得一清二楚:左侧的卷发中场三次举手要球,右翼的快马已经插上空当,可里贝里选择了一次次独自冲锋。
这不是拜仁在欧冠赛场上的边路爆点,而是野球场独逼的狂欢——用高腿频和小变向戏耍业余防守者,享受碾压弱者的快感。
“弗兰克!这边!”卷发中场又一次摊手大喊。
里贝里充耳不闻。
他正用脚尖把球挑起,玩了个挑球过人,然后在对手恼羞成怒的飞铲前轻巧跳开。
场边响起零星的掌声和口哨,几个孩子趴在围栏上模仿他的动作。
罗伊的嘴角扯了扯。
他太熟悉这种踢法了——
真正的职业赛场?这种人在更衣室活不过一周。
罗伊过去看过不少足球小说,尤其是那些“教练文”,总喜欢把里贝里塑造成一颗“蒙尘的明珠”。
主角慧眼识珠,用低廉的薪水签下他,里贝里感激涕零,纳头便拜,随后爆种乱杀,成为球队大腿。
这简直是对现代足球体系的侮辱。
欧洲的职业足球体系,尤其是法国、德国、荷兰这些青训强国,早已形成“从街头到职业垂直渗透”的完整筛选机制。
像里贝里这样在法丙、业余联赛摸爬滚打的球员,不是没被发现,而是被评估后放弃了。
球探报告不会漏掉真正的天才,这些人在16岁前就被锁定。
“大器晚成”的球员,往往不是天赋异禀,而是后天打磨。
比如瓦尔迪(业余联赛起步,但真正爆发靠的是跑位和终结能力)、卢卡-托尼(大器晚成,但依赖的是身体和经验)。
里贝里的问题不是“未被发掘”,而是“被发掘后难以矫正”。
他过早踢野球赚钱,养成了大量坏习惯(独、战术纪律差、情绪管理糟糕)。
在16至20岁这个关键涨球期,没有接受系统的青训。
他有历史级的天赋,盘带、变向、爆发力极强,但传球选择、无球跑动、战术理解远低于同龄职业球员。
心态固化,街头足球的生存法则让他习惯“一人carry”,而不是团队协作。
情绪管理易失控,从小被嘲笑、打架、争议缠身,导致他极易被激怒,影响比赛状态。
他不是“未被雕琢的钻石”,而是“被错误打磨的顽石”。
即使在布雷斯特刷出法丙助攻王,都没几支球队要他。
如果不是梅斯主帅让-费尔南德斯慧眼识珠,他也许还要在二三级联赛蹉跎几年。
即便现在里贝里加盟摩纳哥,罗伊也不认为他能取代罗滕的位置。
至少在短期内,两人的差距依然悬殊。
但如果有顶级教练能够尽早介入调教,或许还能挽救这块天赋异禀却误入歧途的“顽石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