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王,该下令了。”刘元在田横的眼前挥了挥手,“大王,回神了。”
田横动了动嘴唇,轻飘飘地吐出一个字——
“好。”
*
韩信正带着轻骑兵往临淄来。
刘元的性命,他并非不在乎。先前同刘元商议的,若长久无消息便出兵,他本是不同意的。
但这也确实是最合适的做法。
打仗哪有不冒险的呢?不能因为冒险之人是刘元,他便犹豫不决。
发觉到前方一波又一波往城中撤退的齐国士兵,韩信“吁”得一声,勒住缰绳,停了下来——如此匆忙的后撤,想来是临淄城内有了变数。
“大喜啊,恭喜大将军、贺喜大将军。”蒯彻见此,立刻便有了计较。
“何喜之有?”韩信看见这个自己帐下的谋士,心中再无往常的平静。
他与刘元的约定乃是他二人之事,并未同任何人提及。
但在刘元走的第二日,蒯彻便来劝他出兵:“郦食其不过仗着自己有三寸之舌,如何能下齐七十多城?将军带着数万人,不如趁着齐国不防备,偷袭齐国。”
对此,韩信首先想的便是,此人居心叵测。
他若是此刻便打齐国,岂不是送他的未婚妻去死?
这是要陷他与背信弃义的地步啊!
“大将军岂能妇人之仁,那刘元与他父亲汉王一般,绝非好相与之人。汉王许诺你封王那么久,可他那一次当真拿出诚意了?”
“您若是任由郦食其去当说客,齐国哪怕真投降了,这功劳也不是您的。”
韩信制止道:“你不要再说了,我与汉王既是至交,又是君臣,我岂能做这般事情?”
听韩信这般说,蒯彻更有劲儿了。
他唾沫乱飞:“狡兔死、走狗烹,若说是朋友,难道你们比得上张耳和成安君陈余吗?若是说起忠信,难道你们比得过文种和勾践吗?”
韩信不语,他与汉王的情义,如何是这些人能比拟的?更何况,他还有元……
蒯彻绕着韩信转了两圈,端详着韩信:“我略懂一点相面之术。相君之面,不过封侯;相君之背,贵不可言。”[1]
韩信面色不愉,这句话的意思他明白,蒯彻这是在点自己,需“背汉自立”才得天下。
韩信严词拒绝:“汉王遇我甚厚,长公主更与我有恩义,我岂能听信你这样的话,背叛他们呢?”
韩信如此不留情面,蒯彻这才作罢。
但蒯彻没想到,过了几日,韩信竟然当真出兵了——难道是大将军开窍了?
他哪里能想到,这背后还有韩信与刘元的约定。此时,见韩信停了下来,蒯彻“揣度着韩信的心意,认为他是在犹豫,便贴心地再次劝谏了起来——
“现在汉王和楚王的命数都决定于大将军您。您若是为汉王打仗,那胜利的就是汉王,反之,胜利的就是楚王。您与其选择一方效忠,不如两边都不站,您自立为王,与项羽、刘邦三分天下,鼎足而居。”[2]
三分天下、鼎足而居。
韩信知道,蒯彻所言确实是个好出路。此时楚汉正打得热火朝天,他若当真自立为王,汉王与楚王不止不会来打他,反倒是要拉拢他。
“楚王待我甚薄,我背叛他,改投汉王,心中并无负累。”
“但——汉王待我甚厚,我岂能如此对他?你不要再说,今日我就当没听过。”
蒯彻听见这话,心中气馁。他以为汉王会给他封齐王吗?他以为刘元是真心嫁给他吗?
可笑!
“今日你不听我之言,你一定会后悔的。”
第54章
后悔?
韩信摇摇头,他不会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