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常温,要求太高,超过100k也行……”
张硕思考着建立了个制造常温超导材料的任务。
然后,失败了。
这一点都不意外,常温超导材料就只是个概念性的东西,也是超导技术研究的终极目标,当然不是简单能研究出来的。
他也没有特别在意。
反正暂时没有特殊需求,技术够用就可以了。
超导技术确实很重要,但不能什么技术都是他来研究,他也是个材料学的门外汉,就只是好奇的试一下而已。
……
张硕并没有把超导材料问题放在心上。
他期待着下个月‘鲨鱼一型’的试飞,继续专注于自身的研究,同时,也关注着混乱力场项目组研究设计量子纠缠测定的工作。
这项工作进展很顺利。
混乱力场项目团队确定下一步设计测定量子纠缠后,也在网站平台上进行了公布。
然后,一大堆的量子技术团队以及顶尖学者找上门。
混乱力场实验的影响力太大了。
新物理理论和技术的研究,就是科技发展的风向标,每个从事物理学研究的学者都希望能参与其中。
量子物理方向的学者也一样。
之前新物理的研究,似乎和量子物理不沾边,两者似乎走在两个领域中。
现在不同了。
混乱力场实验竟然和量子物理联系在一起?
这是机会啊!
好多量子物理方向的机构和学者,马上申请主动参与,有的甚至直接找到了强子对撞机实验基地,就是希望能参与到实验中,为后续研究‘做出贡献’。
一大堆顶尖的机构、学者参与,人才上自然就没有问题了。
他们得知了量子纠缠测定的需求,马上集思广益思考起实验装置改进和设计问题,并拿出了一个个的方案。
混乱力场项目团队,也一直在讨论各种设计、方案。
量子纠缠测定可不容易。
混乱力场实验进行时间非常短暂,短暂的时间要进行更精准的测定,装置设计上就要非常巧妙,而集思广益之下,还是想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。
但是,方案实现还需要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。
于飞就技术难题,给张硕做了个简单汇报,“最大的技术难题,是在内部强磁装置设计上。”
“在装置内部,需要制造另一个单独的强磁场,才能配合去检测量子纠缠。”
“我们做了一些小实验,但发现技术不足,很难实现。”
“什么技术?”张硕问道。
“强磁制造没问题,关键是降温。”于飞解释道,“是在装置内部的独立磁场,装置内部存在超子活跃反应,是有一定温度的。”
“强磁,就需要超导,但是超导需要超低温环境。”
“这就是冲突。”
张硕仔细理解了一下,随后问道,“是温度传导的问题?不能真空隔绝吗?”
“不能。”
于飞马上否定道,“必须要和内部联通,否则就没有办法进行检测。”
现在的问题就在于,如何在超子衰变散热的环境下,让内部另一套独立的超导强磁体系运转。
(本章完)